笔谈当下军旅诗创作:诗心与强军新时代共鸣

原标题:笔谈当下军旅诗创作:诗心与强军新时代共鸣

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军旅诗歌都以其刚健、崇高、壮美的审美品格挺立时代前沿,发出时代强音,留下了诸多熔铸着血与火、力与美的经典诗篇。进入新时代,强军兴军的伟大实践赋予军旅诗人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丰沛的诗意灵感;从当下的军旅诗创作中亦可以感知中华民族硬朗刚健的文化基因和新时代军人昂扬向上的精神气象。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诗心与强军新时代共鸣

——笔谈当下军旅诗创作

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军旅诗歌都以其刚健、崇高、壮美的审美品格挺立时代前沿,发出时代强音,留下了诸多熔铸着血与火、力与美的经典诗篇。进入新时代,强军兴军的伟大实践赋予军旅诗人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丰沛的诗意灵感;从当下的军旅诗创作中亦可以感知中华民族硬朗刚健的文化基因和新时代军人昂扬向上的精神气象。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我们邀请四位诗人、评论家笔谈当下军旅诗创作;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多重维度聚焦军旅诗歌的时代意涵;探寻推动新时代军旅文学繁荣发展的路径。

——编 者

诗人是时代的见证者

■吉狄马加

一个民族处在上升期的时候,应该出现与其相匹配的文学和诗歌;一个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伟大时代,应该产生足以与这个时代相辉映的伟大诗人;今天的中国需要一些真正有力度的“大诗”。一个有作为的诗人,必须处理好与所处时代的关系,让自己置身于这个时代的精神高地之上,才可能写出真正有思想价值、艺术价值并真正具有精神高度的诗歌。

当今的中国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我们绘制了美好蓝图、确定了奋斗目标,为我们的未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正因为这样,我们才呼唤有更多的关注现实的优秀诗人出现。在一次与俄罗斯诗人叶夫图申科的对话中,我们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和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诗人相比,当下的诗人总的来看,缺少大的视野、格局和胸怀。这是当下中国诗坛的客观情况,这种情况自然也包括军旅诗歌的写作。现在的诗歌大都是诗人对自己日常生活经验的呈现,其中也不乏有一些耐人寻味的好诗,但总体上看,同质化写作的情况比较严重,许多诗人在精神气质上缺少个性,许多作品也欠缺思想深度,正如评论界经常批评的那样,碎片化的写作已经是今天大部分诗人的写作常态,作品没有精神高度,没有思想深度,缺少形而上的思考。

诚然,每个诗人都是以个体的方式存在,其个人的主体性都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特别是作为诗人个体的生命经验,是别的诗人永远不可替代的。但是,我以为,一个大诗人和一般诗歌写作者的区别,最重要的就是看他是否真正具有精神的高度,尤其是诗歌作品,无论在哪一个时代,都一定是人类精神世界最高的那个部分。至于诗人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进行创作,我认为那永远是诗人自己的事,最重要的是他所选择的这种方式,是否能最终抵达人类精神光辉的城池,那才是最为重要的。当然现在还有一个问题也值得我们关注,就是有一些诗歌写作,缺少最起码的真诚,许多诗歌离人的心灵太远,离人的灵魂太远,同样也离人的生命太远。

中国新诗已经走过一百年的历史,现在的诗人从一开始写作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但这同样也给后来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如何真正在艺术上有新的发现和创造。事实上,在今天的大量诗歌写作中,诗歌写作的真诚度越来越重要,如果你的诗没有经过你的心灵和灵魂,它仅仅是词语花样繁多的呈现,那样的诗是注定没有生命力的。比如写战争的诗,希腊诗人埃利蒂斯的《献给阿尔巴尼亚游击队员的挽歌》、秘鲁诗人巴列霍的《西班牙饮下这杯苦酒》等等,都是划时代的经典,它们毫无疑问都是从诗人的心灵和血管里流淌出来的,它们的每一个词、每一个标点都是鲜活的,无论过了多少年,每当阅读它们,都可以感受到强烈的激动人心的生命的气息。

现在,很少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或者说能打动人的诗歌。许多诗人不太关注他人的命运,或者说不太关注大众的命运,这就决定了所写的作品是否真的具有人类意义。不是所有的个人生活经验都具有普遍意义,我想,只有那种能打动自己又能打动他人的作品,才可能被更多的人所接受。诗人如何处理好个体生命经验与呈现更为广阔的人类意义,是我们必须时刻去面对的问题。

说到社会性的写作,我认为它一定是思想性和艺术性最完美的结合,二十世纪以来,有许多经典作品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聂鲁达的《马楚比楚高峰》,以安第斯山印第安人的历史为主题,充分表达了人类对自由和光明的向往,礼赞了这个世界的创造者——普通劳动人民的作用,可以说这是社会性写作在艺术上最成功的经典之一。土耳其的大诗人希特梅克的社会性诗歌写作,也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诗歌现象,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考验,他的作品除了得到东方民族的充分肯定,就是在今天的西方世界,特别是在美国和欧洲,也有许多坚定的支持者,这其中不乏许多西方世界伟大的诗人和作家。战争与和平永远是一个主题的两个方面。法国伟大诗人艾吕雅的《和平颂》,同样穿越了时间和政治的考验,就是我们今天去读,它依然是人类有诗歌以来最伟大的赞颂和平的经典之一。如何写出当下我们有关战争与和平的诗篇,对中国诗人,特别对军旅诗人也将是一个考验。我们几代中国军旅诗人,在历史上创造过许多经典名篇,这些诗歌已经成为当代中国诗歌历史记忆的一个部分。但是,我们今天人类所面临的战争与和平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活的复杂性、人类情感的复杂性、社会现实的复杂性等等,都与过去有很大的区别。就军旅诗歌的写作本身而言,现在同样也面临着许多我们要去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克服这类诗歌写作的惯性思维问题,如何写出当代军人真实的心灵感受,以及这个时代作为军人的追求、忧思和梦想。

关于和平与战争的诗歌,同样需要有一些真正有格局大气的政治和社会性诗歌。纵观人类历史,许多伟大的诗歌都和战争与和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希腊的两大史诗《奥德赛》和《伊利亚特》就是关于战争的,世界上许多民族留存下来的史诗,大都和创世神话以及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的唐诗如果没有边塞诗,今天读起来就不会这么荡气回肠。

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明积淀的大国,我们的文明是与这个世界的其它古老文明共存的。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这样的文化自信,就是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出不负于这个伟大时代的经典作品。我同样相信,我们的诗人将成为这个时代的见证者,我们的诗歌将继续在塑造人的美好心灵方面,在构建人类精神生活的价值方面,在传递并沟通世界各民族和平友好交往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Leave us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