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随想

原标题:白鹿原随想

  南懿芝(西安市高新一中高一)

  走进蓝田,走进白鹿原,直觉告诉我,农村和城市的确不一样:待在城市里,面对的是竞争,是规则,是物价;而在农村,感受的是季节,是生活,是不一样的文化。

  白鹿原,是一个地名,也是一部小说;是一段历史,也是一辈又一辈人的故事。泱泱渭水,悠悠村落,陈忠实先生在认真研读了《蓝田县志》后,用整整四年的光阴奋笔书写的《白鹿原》,向人们诉说着荡气回肠的关中往事。这部史诗般的作品一版再版,不仅被拍成电影,还被刘进拍成电视剧,收视率特别的高。这一切,使得白鹿原在一时间,已经成为一个特别的文化符号,有关家族,有关信仰,有关土地,有关人性,根植于无数人的心。

  满怀着兴奋和敬仰,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了白鹿原的民俗村。踏上白鹿原,不经意间就有一种被文化被历史包裹着的厚重感在心里滋生出来。看着古朴干净的院落厅房,看着吉祥生动的青砖壁画,看着雕刻精致的明清家具,看着“长相”各异的农耕家具,看着亭亭站立的拴马桩,看着阔大气派的铁锅大炕,看着不同花样的关中面食……眼前会浮现出那波澜壮阔的白鹿原故事。故事里有活得透彻又艰难的白嘉轩,有活得张狂又邪逆的鹿子霖,有令人敬仰的关中大儒朱先生,有为革命一腔热血的鹿家兄弟,有几经沉浮令人生厌的白孝文,有单纯勇敢的白灵……当然还有一个命运多舛一生悲剧的田小娥!我对农村并不陌生,因外婆家在司马故里的韩城农村,但在这里,白鹿原还是给了我深深的震撼: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民族的思想变迁和时代进步总会包含太多的牺牲,但不屈的人们对未来的生活总是充满希望,于是有了传说中的白鹿,人们坚信它出现时,五谷丰登,四野祥和。

  如今的白鹿原,有了一座以小说《白鹿原》为原型的影视城,不仅改善了当地人的生活,也让游人特别是年轻人更容易理解上个世纪祖辈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地方,都有属于它的故事。白鹿原上的一砖一瓦,一井一田,对于每一个走近它的人来说,都是一顿丰厚的文化大餐,那尘封的记忆总是在祠堂、在戏台、在田间、在油泼辣子扯面的老碗里被人想起……

  在这里,我也试图寻找小说里荒年的印迹,以便进行对比。原,还是这个原,但从旧面貌已经脱胎换骨变成崭新的。说管理,白鹿村从族长说了算,到村民说了算;从族规说了算,到法律说了算。说住宅,从土木房子到多层洋楼,从油灯大炕,到暖气阔床。说衣食,从蓝黑粗布到锦衣罗裳,从粗茶淡饭到饕餮大餐……读《白鹿原》,再看白鹿原,有一种震撼,有一种对白鹿原巨大变化的热烈呼喊和期待。白鹿原所在的蓝田县,过去是穷山贫土,现在改革的风儿从这里吹过,党中央的精准扶贫工作在这里落实,白鹿原变了,变成了旅游胜地,变成了了解关中历史文化的窗口,变美了,变富了!人们期待的白鹿回来了!

Leave us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