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两岸引进的同型装备!同出一源结局却大不相同

哈喽,话说前段时间,呆湾可是一直不消停。前有F-16战机扑腾坠毁,后有两枚“争气弹”全部MISS,看的人是眼花缭乱。说到这里,别看装备体系存在巨大差异,其实都引进过相同的装备。本期,就为大家盘点一下,两岸都引进过的那些同型装备。

苏系装备:AT-3反坦克导弹和BM-21火箭炮

呆湾的工蜂6火箭炮

对于这两款苏式装备如何跑到对岸去,大家可能知之甚少。其实,这都托以色列的“福”。想想历次中东战争,面对“开挂”的以色列国防军,阿拉伯国家纷纷丢盔弃甲,能跑路解决的从不坐车。于是,以色列也顺手牵羊的“捡”了不少武器售卖。对岸自上世纪70年代引进这两型装备后,通过开发探索,研发出“昆吾”反坦克导弹和“工蜂”火箭炮。而我们在60年代通过特(wai)殊(pai)渠(xue)道(sheng)获得了AT-3反坦克导弹的模型和图纸,并在80年代从埃及获得了BM-21样车

昆吾导弹因引进陶氏反坦克导弹而下马

英国皇家兵工厂的L7线膛炮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苏联的“钢铁洪流”,解放军开始从奥地利和以色列(79坦克炮的热护套源于以色列)引进了L7105mm线膛炮的技术,并装备解放军装甲部队。而对岸在90年代,通过M48H“勇虎”坦克项目,从美国引进了M68坦克炮(M68是L7坦克炮的美国版本)。

云豹装甲车装备的火炮只是把M68坦克炮上面的护热套取消,安装炮口制退器,技术早就不能和解放军的105炮相提并论!

L7坦克炮M68的区别在于,前者采用了水平式棱柱形半自动炮闩,后者为能发射带有滑动带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而使用立楔式炮闩。虽然从火炮威力来说,解放军引进的L7相对于对岸的M68略逊一筹。但通过消化吸收,我们不光掌握了该火炮的技术,而且研发出83式、94式105mm线膛炮。而对岸却一直在“啃”美国人的“余粮”。

美国黑鹰直升机

由于“中美蜜月期”的缘故,我们引进了24架黑鹰直升机,正是这些直升机打破了青藏高原飞行禁地的“传说”。而对岸引进的黑鹰直升机虽称作“民用版”,实际上却是美国海军SH-60B。第一批10架S-70C1于1991年服役,第二批4架S-70C2于2015年服役。虽然我们的S-70直升机相对于对岸来说“减重”了不少。但该型直升机为我们的通用直升机发展提供了参考。

美帝还算仗义,至少直升机公司每年还会派人给黑鹰做维护

美国AN/TPQ-37炮兵雷达

1986年,对岸与美国签约关于2套AN/TPQ-37炮兵雷达的购买协议,并装备到炮兵部队中,用于侦察炮阵地和校正射击。次年,处于“中美蜜月期”的我们也从美帝引进了AN/TPQ-37炮兵雷达,并且在1988年和1992年交付给解放军。我们通过对该型雷达的“研究”,开发了SLC-2型炮位侦校雷达(军方代号:373炮位侦校雷达),并广泛由于军售和自用。而对岸至今还在使用这两套雷达“撑门面”。

央视披露的:373炮位侦校雷达

瑞士天空卫士防空系统

上世纪八十年代,对岸从瑞士引进24套天空卫士防空系统。该系统主要有两门GDF-002型高炮探测雷达组成。而我们的“天空卫士”系统的引进嘛,坊间说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与伊朗的军售“交换来”的,另一种是我们通过正规渠道引进的。但能确定的是,该系统的GDF-002型高炮为我们高炮发展提供了参考。

源自于瑞士GDF-002的99式35MM高炮

法国汤姆逊-CSF公司TAVITAC系统

解放军海军的ZKJ自动化作战情报指挥系统的技术来源是从法国汤姆逊-CSF公司引进的TAVITAC系统,装备在052驱逐舰上。而对岸通过引进“拉法叶”级护卫舰也获得了此系统,但受制于有限的军工水平,故没有广泛装备。值得一提,我们为海红旗-7防空导弹引导的345型火控雷达,其实也借鉴了法国海狸2J火控雷达,跟原版“拉法叶”护卫舰的“标配”是一样的。至于会不会“泄密”,各位不用担心,因为对面拿到的拉法叶护卫舰是“乞丐中的乞丐”,根本就没有这装备。

052驱逐舰装备的ZKJ自动化作战情报指挥系统

美国MK-46鱼雷

1978年,我海南岛民兵从海里打捞出美军MK-46mod2鱼雷,并开始仿制。之后美国以援助中国反潜作战的名义向我们转让了MK-46鱼雷的相关技术。此后,仿制出来的鱼雷被命名为鱼-7鱼雷。该鱼雷不光填补了我们在此领域的空白,同时对鱼-6重型线导两用鱼雷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作为美国装备的忠实拥趸,呆湾在引进美国军舰的同时,也捎带着买了一些MK-46鱼雷。

解放军装备的鱼-7鱼雷

虽然两岸都引进过同样的装备。但我们比呆湾更重视“持续发展”。使之提升武器设计制造方面的能力。而对面则更多是恃外援而无恐。不过,希望这些“同根生”的装备别到时候有了“自相残杀”的结局。

Leave us a Comment